英國   美國   香港   日本   瑞士  
  • 客服熱線 852-5577 5113
  • 國際貿易憂慮升溫,金價重回3350

    截止至2025年07月16日亞盤時段,受到特朗普政府再次把關稅槍口對準歐盟的情況下,市場對於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大幅提高,這幫助國際黃金價格重新恢復強勁的節奏,而且美聯儲的壓力也正在加大,特朗普很想解雇鮑威爾這位作風偏鷹的美聯儲主席。自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他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之間的矛盾便從未停歇,多次公開要求鮑威爾辭職,原因直指其未能及時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副總統萬斯也批評其在抗擊拜登時期的高通脹和如今的降息問題上徹底懈怠失職。

    黃金價格陷入高位震盪

    現貨黃金窄幅震盪,在週一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過山車”行情,因特朗普宣佈8月1日對歐盟加征關稅,現貨黃金價格創下自6月23日以來的三周新高,讓多頭投資者欣喜若狂。然而歐盟並未立即強硬報復,並表示仍有談判的空間,市場擔憂情緒有所降溫,而且美元指數強勢反彈至三周高位,美債收益率也同步攀升至一個月高位,金價震盪回落。

    黃金此輪沖高的直接誘因,是特朗普政府最新一輪的關稅威脅。美國總統在7月12日突然宣佈,將從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進口的大部分商品徵收30%的高額關稅。這一決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市場引發強烈震盪。歐盟方面迅速作出反應,貿易執委謝夫喬維奇表示已準備了一份價值210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但同時也強調”仍有可能繼續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揮舞關稅大棒。今年以來,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持續升級,從亞洲的日本、韓國到歐洲的歐盟各國,都面臨著美國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的壓力。這種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自然催生了大量避險資金湧入黃金市場。

    然而,黃金的上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美元指數的強勢反彈成為壓制金價的主要因素。週一美元指數上漲0.25%,最高觸及98.14,創下近三周新高。美元走強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其他貨幣持有者來說變得更加昂貴,這自然抑制了國際買盤的需求。

    與此同時,美國國債市場的異動也給黃金帶來了壓力。週一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五周最高,略低於5%;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攀升至4.447%,觸及四周高位。債券收益率的上升意味著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這對不產生利息的黃金資產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除了經濟因素外,地緣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特朗普在週一(7月14日)突然對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方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面臨100%的高額關稅,並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次級關稅。

    這一強硬立場標誌著特朗普對俄政策的重大轉變,此前他曾表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很愉快”但“毫無意義”。

    與此同時,美國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計畫也在加速推進,德國、芬蘭等多個歐洲國家表示將參與“重新武裝”烏克蘭的行動。。這一強硬表態標誌著美國對俄政策的重大轉變,可能加劇東歐地區的緊張局勢。雖然市場目前對這一消息反應平淡,但一旦局勢惡化,避險資金可能再次大舉湧入黃金市場。

    需求下降原油價格難漲

    油價波動的核心驅動來自於地緣政治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一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武器援助,並給俄羅斯下達50天最後通牒,要求其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制裁。

    然而,市場在初期反應中推高油價後,又逐漸回吐漲幅,原因在於這項制裁的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特朗普提出一個緩衝期後,市場預期制裁或將被回避。

    “這項緩衝暫停降低了市場對俄羅斯原油直接遭制裁的擔憂,而貿易摩擦的升級則進一步打壓整體市場情緒。”——ANZ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Daniel Hynes在一份客戶報告中指出。

    除了俄烏問題之外,特朗普週六宣佈,計畫自8月1日起對來自歐盟和墨西哥的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並警告其他貿易夥伴必須在不到三周內敲定初步協議,以避免面臨類似的關稅威脅。

    這加劇了全球貿易擔憂情緒,增加了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進而可能削弱全球燃油需求,拖累油價走勢。

    與此同時,市場也關注原油供需基本面的長期走向。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表示,第三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非常強勁”,短期內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

    “我們看到庫存持續減少,俄羅斯生產能力受限,加上潛在的供應中斷風險,使得市場供應面存在結構性壓力。”——據市場調查顯示,高盛週一上調了對2025年下半年油價的預期。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持續升級對烏克蘭的導彈與無人機轟炸,其戰略意圖昭然若揭:通過高強度空襲耗盡烏軍防空資源,為俄軍可能在夏末發動的攻勢鋪路。前五角大樓高官沃蘭德警告稱,若西方不能在今夏火速交付防空系統,烏克蘭將面臨”裸奔”式防禦的絕境。

    儘管協議價值高達100億美元,但烏克蘭最急缺的”愛國者”系統面臨產能瓶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去年僅生產500枚攔截彈,歐洲同類產品更是杯水車薪。德國總理默茨雖承諾”扮演關鍵角色”,但若等待新系統生產完畢再移交,烏軍恐將錯過今夏防禦窗口期。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是歐洲先抽調現役裝備援烏,再用美國新訂單補缺,但此舉將暫時削弱北約自身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