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美國   香港   日本   瑞士  
  • 客服熱線 852-5577 5113
  • 美元反彈壓制金價,降息預期成關鍵

    截止至2024年01月11日亞盤時段,雖然通脹顯示目前正在健康回落過程當中,但由於離目標水準還有距離的情況下,市場還是傾向於謹慎對待,以觀察本月稍後的美聯儲利率決議態度。如果三月份能夠確認降息的話,那麼自然就會有利於黃金價格重新走高,但實際上現在的位置也不算低,短期即使出現了回落,不過空間也非常有限,所以多方現階段還是備受看好。

    美元指數走強令黃金上漲受限

    儘管美國債券收益率下降,但受美元走強壓制,金價仍保持在 2030 美元/盎司附近震盪。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小企業信心改善和貿易逆差縮小,影響了黃金動態。投資者等待美國CPI數據以尋求進一步的方向,金價走勢可能會受到通脹預期的影響。

    在避險情緒和美元全面走強的背景下,週二北美時段黃金價格繼續上漲 0.15% 以上。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回吐了之前的漲幅,這對黃金來說是一個順風車,因為黃金具有反向相關性,尤其是與10 年期基準債券收益率。

    MKS PAMP金屬策略師Nicky Shiels表示,預計金價將在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唯一剩下的問題是,隨著世界面臨重大挑戰,金價將上漲到多高。

    Shiels在週一發佈的2024年展望中表示,她的基本預測是今年金價將在1900美元/盎司至2200美元/盎司之間波動,上半年金價將創下歷史新高。她表示,隨著美聯儲準備在三月份降息,她預計金價將會上漲,這符合不斷增長的市場預期。

    據CME“美聯儲觀察”最新數據,美聯儲2月維持利率在5.25%-5.50%區間不變的概率為95.3%,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4.7%。到3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34.3%,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2.7%,累計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3.0%。

    美國商務部週二宣佈,美國貿易逆差收窄,11月份貿易餘額為-632億美元,低於預期的-650億美元和10月份的-645億美元,這推高了黃金價格。

    德國商業銀行的策略師認為目前金價走弱。他們表示,“12月創造的就業機會多於預期。然而,前幾個月的數據被向下修正。儘管如此,沒有證據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明顯疲軟。

    相反,這些數據可能會鼓舞那些繼續預期美國經濟軟著陸的人,從而導致美聯儲較晚降息,這解釋了為什麼金價現在走低。

    儘管我們遠沒有那麼樂觀——我們的經濟學家仍然相信美國仍將陷入衰退——但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支持了我們的觀點,即美聯儲可能要到五月才會首次降息,而不是更早。不少市場人士預計。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短期內金價小幅走弱是合理的。”

    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仍有下行風險

    由於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仍高於4%,股市在科技股引領的反彈一天後難以獲得牽引力。與此同時,油價攀升。

    大宗商品和金融股領跌標準普爾500指數。大型股的表現好壞參半,英偉達上漲,特斯拉下跌。

    匯豐控股公司的Max Kettner表示,美國降息的激進定價與減少此類寬鬆風險需求的彈性經濟基本面之間的不匹配日益嚴重,正在為全球市場創造一個“反向金髮姑娘”情景。寬鬆押注的回落可能會引發風險資產的拋售,並在未來幾個月導致美元進一步上漲。

    Miller Tabak + Co分析師Matt Maley表示:“我們目前很可能看到市場上的一個‘虛假突破’(head fake)。我們還不知道上周的下跌是否是那個‘虛假突破’,或者是昨天的反彈。幸運的是,戰線已經劃定得很清晰,一旦兩條線中的一條被有意義地突破,我們就會知道哪種情況是‘虛假突破’。”

    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經濟學家Susan Kilsby表示:“市場開始預期美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降息。美聯儲貨幣委員會成員的指導傾向於支持下半年降息。”

    外匯市場中,隨著交易日即將結束,美元是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強勁的。瑞郎是最弱的。大多數貨幣對,如歐元、日元、新西蘭元、英鎊和加元,當天收盤時漲跌互現,變化不大。澳大利亞股市低開,而香港股市下跌,日本股市上漲。

    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在2024年有望實現“軟著陸”。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長將連續第3年放緩,但將避免陷入衰退,2024年的增速預計將從去年估計的2.6%降至2.4%。預計到2025年,增速將回升至2.7%。

    2024年經濟放緩的預測與全球貿易疲軟以及各國央行採取行動降低通脹引起的高利率效應有關,世界銀行指出。許多國家,包括美聯儲,預計今年將降息。

    然而,世界銀行指出,全球經濟仍然存在增長的下行風險,包括最近中東衝突的升級、商品價格可能出現飆升推高通貨膨脹、高債務和高借款成本可能導致的金融壓力、貿易分裂、氣候相關的災害,以及亞洲大國增長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