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美國   香港   日本   瑞士  
  • 客服熱線 852-5577 5113
  • A股的天平正在倾斜

    今年2月以来,随着政策端一系列组合拳接连落地,A股市场风险偏好边际改善,沪指也在GJD护盘之下重新站上3000点上方。

    在如今这一轮“救市”举措的影响下,市场反弹的同时,A股内部“资金面”是否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我们可以从全市场融资规模、分红回购、重要股东增减持三个维度来分别一探究竟:

    融资规模

    理论上,融资增加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进而推动股市风险偏好的抬升。但是,如果融资比例过高,不仅会“分流”优质核心资产的资金量,还会助推投机情绪,使股市在面对风险时更加脆弱。

    持续海量的融资规模,则会对市场形成“抽血”效应:一方面,新股供给持续增加,股票总量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整体估值降低;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融资扩产,产能虽高但增量不增收,使公司长期基本面持续上升的难度增加。

    因此,从促进股市长期良性发展的角度而言,股市不仅仅要能为发行人“融资”,更要帮助投资者“投资”。只有在二级市场投资的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回报,才能细水长流、呵护股市健康发展。

    事实上,2010年至今,A股每当市场下行压力增加,监管层均会加大融资收紧、激励回购等政策的出台力度,而如今这一轮融资收紧始于2022年年初。

    去年三季度以来,A股融资规模明显下降,不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都显著收紧。

    IPO:全年来看,虽然2023年A股市场募集规模仍超万亿,但相比2022年IPO公司数量下滑27%,募集资金规模下降39%。

    再融资:再融资市场也是一样的局面,2023年再融资总额7632亿元,同比下滑四分之一,其中主力军——定向增发规模更是创十年新低。

    图:A股IPO(左)、再融资(右)市场情况